在刚刚考上同进士的时候,他也是欢喜不已的,同进士也好过举人啊!虽然比不过进士,可是在荻郡里那也是能横着走的人了,张家就被他碾压得翻不了身!
可是当他真正到了京城以后,他才发现,他在荻郡里面引以为傲的同进士身份在诺大的京城里面竟然什么也不是。而且无论他怎么努力也好,身份的不足致使他在仕途上难以寸进,心中不是没有遗憾的。
李鸿过曾经也不止一次地想过:如果当初不是那么年少轻狂,一步一个脚印地参加科考,是不是有可能会考中进士?
现在上天给了他这样一个机会,他决定一定要好好地抓住。所以他根本没有时间休息,没有时间玩乐,没有时间浪费,他要利用一切时间疯狂地汲取知识。
赵志刚的这些笔记真的是一座宝库!虽然他已经看完了一遍,可是并没有觉得自己已经看透了,决定这一段时间就根据这些笔记上的记载好好地看书,沿着赵氏族学里夫子的思路好好地学习。
从赵志刚的笔记之中,李鸿过用他的眼光看出了赵氏族学里面夫子的教学思路,知道了他的基础其实很薄弱,于是对应地去找书来看,相当于沿着赵志刚的脚步一步步地从蒙童到童生,再到秀才、举人。
不同的是,赵志刚走这几步用了几十年的时间,而李鸿过却只有几个月的时间。
虽然赵志刚与学问一途不是很有天分,可是既然他能考中举人,记忆力总是不差的。让他单独创造出一种教书育人的方法对于他来说很难,但是让他复述一下夫子对他的教导却很容易。
于是李鸿过利用赵志刚的学习笔记,再加上询问赵志刚他每个阶段所看的书籍,询问赵志刚笔记中提到的内容具体要怎么深入地阐述,将基础牢牢地打好了。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他精研完这些笔记、走完赵志刚的求学路之后,他的水平已经完全能赶得上那些从赵氏族学之中学成考上举人的学子了。
第22章 双双中举
第二十二章双双中举
晨昏更迭,转瞬之间,就过去了几月的时光,六月份来了,赵庆泽和赵庆诚兄弟二人坐上了自家的马车,准备前往贡院里面参加举人考试。
京城与其他郡县不同,其他郡县的学子考试的地方就在自己学习的郡学、州学、县学,可是京城九门之内,学子们学习的场所很杂,最有名的自然是国子监,可是也有很多大家族的族学,考试的时候无法把那么多的人集中在国子监里面,所以京城人士无论是考童生、秀才、举人还是进士都是在贡院里面参加考试的。
这样同时也将他们的心理素质锻炼了出来,其他各郡的才子们直到考进士一科的时候才能进入贡院参加考试,自然没有京城人士们的“主场优势”,所以,很多人都希望能来京城赴考,也算是提前熟悉考场。
因此,京城之内为了规避学子乱转学籍到京城赴考,对学籍的管理比较严格,同时也放出风声去,童生试、秀才试和举人试都是在各郡批改考卷,各郡自有考官和标准,但同时都会比京城的标准宽松,以减少大家前来京城赴考的热情。
这样一来很多对自己不自信的学子们自然对京城的考试望而却步,但是相反,那些对自己学问极为自负的人却反而想方设法要来参加京城的考试。
同样是童生、秀才、举人,你只要一说出来自己是在京城参加的考试,立即就比别人高出一大截来,这就是面子!
也因此,京城之内的学子都很看不上其他各郡的赴考学子。
赵庆泽和赵庆诚乘坐的是赵季氏安排的马车,他们的书童已经将应考的各种东西放在了篮子里,等到了贡院门口他们二人直接将篮子拎进去就可以了。
对于自己儿子这次考试,赵季氏自然是十二万的上心,该准备的东西一点儿也不会错了,这可是关系儿子前途的大事情啊!对于赵庆诚,虽然她心里不愿意,但还是给他准备了和赵庆泽一模一样的应考用品,免得别人说嘴。
她身边不仅有一个不省心的怜月死死地盯着她的一举一动,就连婆婆和大伯对赵庆诚这个小贱种也是关心得很,她可不敢在科举这种事情上给他使绊子,会被他们活撕了的。
不过鉴于给赵庆诚找了这么一门好亲事,赵季氏最近几个月来心情都相当的不错,一边大张旗鼓地给自己的儿子准备亲事,一边时不时地拉着怜月过来挑料子、挑首饰,作为给李家的聘礼。
每次看见怜月那样臭臭的脸色,赵季氏就是一阵开心:看你还怎么得意?你再得宠又如何?儿子的亲事还不是捏在我的手里,想给你找个什么样的媳妇儿就找个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