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节(2 / 2)

李沫租下来一个门面,请人装修立上霓裳羽衣四个大字,这是她最近去申请的商标,图案是一只飞舞的凤凰。

这是李沫给高端成衣和定制衣服准备的,用来和中低档的区分开。

开业前李沫特意去出版社找人做了不少宣传单,家里的侄子们是现成的劳力,让他们去分传单。

厂里配了食堂,李沫还给每个侄子分了一间房,算是对亲属的照顾。其他方面和其他人一样,谁都不能有例外。

李沫让顾长林请了一些退伍的军人来厂里做警卫,顾长林听到这个消息也很开心。

有些没读过书的农村兵,级别达不到退伍后没有什么工作,还有一些战争中受伤的人生活不易。

顾长林和李沫商量给他们找点活干,李沫想了想就同意了,不过现在厂还比较小要的人不多。

李沫让顾长林好好挑选,最好是把夫妻双方人品都过关的挑过来。

这样李沫还能在厂里给这些曾经的军嫂的安排些活。

顾长林也想到了,他比李沫更重视厂子的发展,他不允许厂子出一点错。这是李沫的心血,谁也不能毁了。

李沫挑了一个过去和他一同上战场但是受伤退伍的人过来守仓库。

这个人叫宋刚伤了腿,平时走路没问题跑动就能看出腿跛。他和顾长林一直交情比较好,是一个特别负责的人。

他的妻子顾长林见过,是一个特别贤惠的农村女人。虽然长的不好看,但是人特别好干活也麻利。

过去经常给部队寄东西,很多人都羡慕宋刚有个好媳妇。

宋刚伤了腿退伍后家里父母马上分了家,把他们分出去了。还好宋刚聪明部队里给的补贴大多数藏起来了。

带着五个孩子他们夫妻两的日子并不好过,顾长林前两年还去看过他,可惜帮不到他什么。

除了宋刚之外顾长林还找了几个他觉得不错的人,都是农村人有些人回家后不适应转业安排的工作,回家种田太可惜。

顾长林给他们分别去了电报,没两天他们就陆续回话了,大多愿意过来。

宋刚本来不想过来,他是个残疾不想去麻烦顾长林。不过顾长林给他打了个电话,两个人聊了一个小时。

后来宋刚带着媳妇孩子来了,李沫给他们分了一间家庭房。

这个是准备给厂里双职工的房子,以后宋刚就负责仓库进出管理和安全问题。

说到宋刚媳妇屈敏,这真是给了李沫一个大惊喜。屈敏从小跟着奶奶学习刺绣,一手绣活让李沫叹为观止。

李沫拍板决定让她负责高级定制这一块,李沫画出一些样子让她做出来绣上花样摆在店子里肯定能招揽来很多顾客。

装修好店铺之后就要开业了,因为发了传单又是霓裳的牌子所以开业当天来的人很多。

李沫请了市长过来剪彩,她还给市长夫人送了一套高档成衣,市长夫人在剪彩当天穿着当了一回模特。

剪彩后李沫宣布今天买衣服九折优惠,爱美的女人们赶紧下手买买买。里面的款式都是市面上没见过的,质量也非常高档。

李沫之前顾宇南来电话李沫已经说过这个新厂的高端服装了。

中低档的服装线已经比较稳定,顾宇南决定跑高档成衣做首都拿着官夫人生意。

为此顾宇南把手里的活交给手下的人,自己带了三个最合他意的人回来拿了新品专门去北京售卖。

一个月霓裳的高端定制居然也卖出了五件,还有六件订单。这是个好的开始,高端定制只在黑市有售。

刚开始是因为有一个高官夫人来黑市定制了一件衣服,京城里总是有舞会。

她打算去一鸣惊人,也确实一鸣惊人了。很多人都询问着哪里有卖,高官夫人被问的烦了才告诉这些太太们。

一说霓裳大家都听说过,最近不是还出了高档服装吗,她们大多都买过。现在居然还能定制了,这可是独一无二的款。

这些高官夫人们不缺钱,缺的是面子。她们不方便亲自到的就让人去店里说要求,李沫她们负责设计。

李沫一个人真的吃不消,长久下来她肯定做不来。而且一个人速度还是有限,李沫加大力度招聘设计人员,还特意在报纸上招聘。

霓裳已经有了不小的知名度,很多有着设计梦想的人都向往着霓裳。

正好霓裳招聘,怀揣着梦想不甘平庸的人们来到了霓裳。李沫的生意慢慢走上了正轨。

李沫花高价找了几个会计进厂的,她自己也报了一个会计快速培训班,为期三个月。老板不用亲力亲为但是不能被人家忽悠了去。

到1985年为止,李沫的厂子扩大了三倍,专做高档衣服。

私人订制团队做的很大,设计师有三十人,底下员工也有一百多人。李沫在厂区内专门划了一栋楼给她们。

高档成衣采用加盟的方式,很多外地的商家慕名而来加盟霓裳。

生意火爆,李沫还托关系买到了三台电脑,实现了原始版的网上购物。

不过85年拥有电脑的人还很少,一直到九零年代初才有几千人拥有电脑。

时间过得快,孩子们十岁了,他们现在在黑市的小学读二年级。因为有顾长林从小教育,他们的成绩都挺不错。

虽然能够跳级但是被李沫阻止了,孩子就应该好好的享受童年,去做他们感兴趣的事。

两个孩子都习惯习武,从五岁开始顾长林天天都训练着他们,慢慢的增加任务。

李沫有时候看他们太辛苦都不忍心,结果他们坚持下来了。别的好处李沫是没发现,就是老师总是请家长。

这不今天是周日,孩子们去了少年宫。老大喜欢跆拳道,老二喜欢画画。

李沫空了一天下来打算好好陪着顾长林,谁知道家里的电话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