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章 【中华民谣】(1 / 2)

重生野火时代 启煜 1256 字 5天前

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都是1981年在中国大陆投资建厂的,企业性质是中美合资企业。

当时有一个看起来相当严苛的规定,那就是洋可乐不准在中国大陆市场进行销售,只能用于出口创汇和供应外宾店。

可口可乐足足公关了一年,找了各种关系,商务部最终才捏着鼻子勉强同意给其撕开一道口子:只允许在北京投放销售,不允许面向其他地方销售。

不得不说,知名大企业的手段就是足够老辣!

可口可乐摸准了中国消费者的脉络,仅仅几个月,就通过各种促销活动引起了极大轰动,消费者纷纷抢购。

这气得相关领导人发了一通脾气,直接下了批示:可口可乐只准卖给外国人,不许卖给中国人一瓶!

主管领导很清楚,如果任由外资可乐冲击国内可乐饮料市场,就国内那几个不成器的可乐饮料厂,迟早一败涂地,把大好市场拱手相让。

不过可惜,胳膊拗不过大腿。

可口可乐中美两头公关,对岸不断施加压力,仅仅过了一年时间,可口可乐就又重新获准在中国大陆市场售卖,而且这次的地域范围还更广。

可以说,开放的力度更大了。

不过,凡事都讲究个‘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地方政府的耳根子都竖起来了,自然知道上边的风吹草动,领导具体是什么个意思,大家也门清儿。

不外乎是国外政府太强势,中央政府拗不过,被迫取消政策红牌罢了。

不锣鼓喧天、摆开场面针对外资可乐,只是不方便,而不是不想。

领会了领导的意图,地方政府自然知道怎么做了,找了一大堆理由,就为了找可口可乐的茬儿。

其中被各地政府引用最多的理由就是可口可乐含有咖啡因,不符合卫生标准。

这话谁都知道是在放屁,毕竟就这年头中国遍地作坊工厂的状况,卫生这玩意谁在乎啊?说到底就是地方保护主义,害怕本土饮料企业被可口可乐搞破产。

--政府层面对外资的警惕与戒心,从来就没有松过。

不懂人情世故的可口可乐还真以为是咖啡因的事儿,派人着手从全球200多个国家搜集关于咖啡因的资料,各种公关游说中国政府,还说茶水所含的咖啡因,是同等浓度可乐的六倍。

当然了,这些资料也没有哪个媒体有胆子胡乱报道,上边什么态度,自己人都门清儿。

后来,可口可乐突破中国政府这个蹩脚的借口得到销售资格,还是因为搭上了中粮集团的线。

还是自己人了解自己人。

中粮集团找上了主管领导,说可口可乐公司供应的原浆,只占成本的4%左右,而那些内销的可乐,不但没花一分钱外汇,反而在外宾闪电赚取了大量外汇。

八十年代初期的中国对外汇这玩意,堪称‘饥渴’!

恨不得把每一分外汇都花到刀刃上,舍不得一点浪费。

让上边的领导松口把宝贵的外汇花在进口饮料原浆上,那是跟割肉一样的心疼。

很明显,这个理由让本就迫于压力、内心动摇的领导有了台阶下。

看在外汇的份上,可口可乐被允许内销,但不能在电视台打广告。

可口可乐在中国的第一份电视广告,是在1986年。

1986年,英国女王访华,bbc拍了一部相关的纪录片,央视想要买这个片子的播放权却苦于没钱,结果在有心人的提示下,找上了可口可乐,询问是否愿意赞助20万美元,回报就是纪录片前后会适当插播可口可乐的广告。

天可怜见的,遭了几年冷遇的可口可乐,陡然间接到中国官方递过来的橄榄枝,是多么难以自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