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1 / 2)

第61章 藏身尸穴(六)

按照二叔的解释,人的呼吸虽然是在肺腑之间进行的,但是,就其本源,却实际上源起于周身百骸——在呼吸之间,人体周身百骸的元气随之对外开放!

这样说,常人往往很难理解,呼吸不就是鼻子的事情吗?跟周身百骸又有什么关联?

举一简单的例子作为阐述,就譬如问,人为什么会死亡呢?

即便是没有受伤,也没有患病,到了大限将至的时候,人仍旧要自然死亡,即便是再长寿,也逃不过寿终正寝的结局。

这寿命终结的原因也很简单——元气存则人生,元气竭则人亡。

所以说,在正常的情况下,人之所以会死亡,那是因为元气绝了、元气竭了。

那么,人为什么会元气竭或者元气绝呢?

因为人在一呼一吸之间,内心的元气就会随之外泄,等到有朝一日,元气泄尽,人便要身亡了。

也就是因为这样,所以有种说法是:人的一生中,呼吸次数差不多是固定的,呼吸的越急促短浅,元气泄的就越快,而且泄出去的元气也就越得不到补充,这样以来,死的也就越早!

相反,呼吸越是缓慢悠长,元气消耗的也就越慢,元气保养的也就越好,泄出去的元气也能得到相应很好的恢复,这样的人便能长寿。

回归到现实的世界,狗的寿命、人的寿命和龟的寿命是第次而长的,狗比人活的时间短,人比龟活的时间短。

而这三种生物的呼吸节奏,恰恰就是越来越慢的,心跳的节奏也是越来越慢的,元气消耗的速度自然也是越来越慢,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印证了上述说法。

陈抟老祖和义山公都是练气的高手,寿命均在百岁之上,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张三丰学的便是陈抟老祖一路的气功心法,其寿命也在百岁之上。

言归正传,练气练气,其最终想要达到的境界便是气闭。

甚至有一句话说:“气绝曰死,气闭曰仙。”陈抟老祖的绰号便叫做“睡仙”!

由此可见气闭的重要性。

具体到胎息境界,胎儿在母亲腹中的状态很接近于气闭,而胎儿在母亲腹中的状态又类似于睡眠,因此人想要练气练到气闭的境界,便先要学会睡觉,学会呼吸,像胎儿那样眠息,这也是“胎息”名称的缘由。

或许有人会说,睡觉谁不会?呼吸谁不会?这还用教吗?

自然是需要教的。

因为,这世界上,大多数人的睡眠方法其实是不怎么正确的。

譬如,有人吃饱了就睡,有人困了才睡,有人日上三竿不起,有人梦中频频惊醒,有人深更半夜难眠,有人鼾声如雷,有人呓语连连……

试问,这世间真正能睡一个好觉的人又能有多少呢?

不单单是睡眠的法子,还有呼吸的法子——这世上大多数人的呼吸方法也是不对的,常人只知道用鼻子呼吸,用肺部呼吸,却很少有人知道还可以用腹部呼吸,更鲜有人知还可以用毛孔来采气!

而且现在人多仰仗工具,致使人身体的本能越来越退化,无论是跳跃、奔跑,还是攀爬、游水,无论是耐寒、抵热,还是忍痛、受苦,等等一切机能,都比先人差的远。

当今的世人潜水,能闭住呼吸五分钟便是罕见了,更何谈闭气呢?

六相全功,就是要将人退化的、隐藏的本能给彻底激发出来!并升华、超越,达到常人匪夷所思的地步!

正所谓呼多吸少,粗多细少,浅多深少,重多轻少,急多缓少,乱多匀少……常人的这些呼吸方法都是错误的,或者说对养生练气并不好,极易丧失元气!

我一向勤于练气,在最初开始学习修炼胎息境界的时候,就有既定的睡眠方法。

胎息境界又可细分,总共有九重进阶,其一曰“调气”,其二曰“长息”,其三曰“行气”,其四曰“收功”,其五曰“混气”,其六曰“龟息”,其七曰“断息”,其八曰“纳气”,最后一重乃是“闭气”。

等修炼至第九重的闭气阶段,胎息境界就算是大功告成了。

这九重进阶修炼时,不但呼吸方法是有讲究的,就连睡觉的姿势也各有不同。

譬如,在“调气”阶段中,睡眠的时候,**上是不能放枕头的。

睡眠的姿势要头朝南,脚朝北,正身仰卧,全身放松,双臂伸直,置于体侧,距身五寸。

还要双目轻闭,舌抵上腭,两手握固,两腿伸开,脚分左右,相距也是五寸。

如此这般,在睡眠的姿势调整好以后,再摒除杂念,调匀呼吸。

呼吸之法为细匀绵长,声微音小,要达到两耳不闻的程度,一呼一吸为一息,如此练习三百六十五息,是为一个调气过程。

等修炼至毫无凝滞,并无不适,渐渐成为习惯后,才算是真正完成了调气的阶段,可以进入第二重“长息”阶段了。

而所谓“长息”,乃是说睡眠的时候,呼吸要用腹部,而不能用肺脏。

具体来说,是鼻子要缓缓的吸气,腹部要渐渐的隆起,以气充盈。

片刻之后,再将腹部之气从口中缓缓吐出,千万不可一蹴而就!

在这个过程中,仍旧是一吸一吐为一息,共行三百六十五息为一次完整的长息过程!

长息的过程中,同样要注意呼吸声要细微,需要达到两耳不闻的程度。

长息和调气一样,也是要修炼到毫无凝滞、并无不适、习惯自然的时候,才算是正式完成,才可以进入下一重进阶。

至于“行气”、“收功”,则和“调气”、“长息”类似,过程十分繁琐麻烦,我在此便不必细说了。

特别需要谨记的是,练习此法的关键在于调和身心,顺其自然,困顿的时候便睡,精神抖擞时便醒,最忌讳急躁、刻意、执念,切不可有各种杂念、歪念,否则练就一身邪气可就不得了了。

总之,在二叔的指导下,这种修行的方式,我坚持到如今!

期间,我经历了从抗拒到慢慢适应,最后到习惯成自然。

但也不过是修行到了胎息境界的第四重——“收功”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