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8章 曹操传(19)(1 / 2)

――公元184年――

洛阳,曹府。

“寻到恶来了?”

“不曾。”

“师父答应跟我们走了?”

“也没有。”

“那你因何发笑?”

“……”

眼看着蔡琬摸了摸嘴角后,脸色瞬间沉了去,曹操稍微有点后悔自己为什么要问出这句话。

“不,没什么,”蔡琬道,“只是遇到一个眼神不大好的――”

“帅气小哥哥!”她身旁的蔡琰抢答。

糟糕,贞姬的脸更黑了,她没有拿那个“拚装箜篌”打人吧……

――――

那件箜篌是济南国的“技术”发展到一定高度后,在蔡琬的提议下开发出来的,兼顾了美观、坚固、方便携带和拚装以及遭遇冲击后的结构稳定性。

至於弹奏效果、音调和音色什么的……因为那是为蔡琰定做时才需要关心的属性,大家不约而同地忽略掉了。

此次皇帝在十常侍的影响下数发乱命,为了避免家人受到波及,曹操与袁绍和蔡琬一起悄悄回到洛阳,打算把曹嵩、蔡邕、袁逢等长辈接到济南,即使不行,也要说服他们离开洛阳这个日后必然生乱的地方,毕竟汝南袁氏和谯县曹氏的根基都在豫州,不像弘农杨氏那样就在司隶,跑都跑不掉。

由於青州尚不安定,此次洛阳之行,曹操除了蔡家姐妹和袁绍外,只带了作为护卫的典韦以及能够出谋划策的戏志才,虽然许褚也想跟来,但他那个体格实在太过引人注目,无法进行伪装和隐秘行动,而且,也需要一个能在武力上压制住太史慈的人在济南镇守――倒不是怀疑他本人,但如果被人用母亲要挟,这位太史孝子反起水来大概连犹豫都不会。

夏侯兄弟和曹纯要训练虎豹骑,而李典和乐进要继续招募普通部队,张绝也得悄悄收编此时已经不能在明面上出现的太平道之人入青州军,结果是,在担任济南相期间,明明陆续添了不少人手,但却仍然远远不够用的,曹操对此颇为感叹。

在真正来到洛阳之后,众人一起傻眼。

按汉制,三公分别为:太尉、司徒、司空,另有号称“上三公”的太傅、大司马和大将军。

此时在任者分别是,太尉曹嵩、司徒蔡邕、司空袁逢、太傅袁隗、大司马卢植,大将军何进。

好极了,袁氏现在不是四世三公是五公了。

虽然这三公之位给的随意,换的也勤,但袁氏的两位三公图名,自不会轻易放弃,而蔡邕是因为修订《熹平石经》而获封三公,多半认为那是荣耀,相比之下,劝说曹嵩放弃那明显是拿做大司农时攒下的钱捐出来的太尉的难度反而最低。

然而,分别劝说结果是:一个都没劝动。

对於曹操所说,洛阳乃至天下将乱之语,袁隗和袁逢表示他们四世三公,什么没见过,而蔡邕则声称这正该是报效朝廷之时,至於曹嵩,他说只要其他几位愿意走,他也立刻辞官,言下之意很可能是“这太尉还没当多久,再让为父过过瘾”。

长辈不肯走,即便戏志才再智计百出也没有办法勉强,只得尝试在洛阳各处搜集十常侍胡作非为,但皇帝明明知晓但完全不予理会的证据,如果能打消蔡邕“报效朝廷”的想法并将其劝服,想必有了表率的其他人劝解起来也会更加容易。

“消失”的典韦其实是按照戏志才的指派去进行此类隐秘行动了,但不料一直乖巧的小文姬会因此时不时地大哭,

蔡琬只得时常带她去见蔡邕――或许能加速说服他离开也不一定?  “【没戏的】,”“替身”曾如此评论道:“【就算十常侍现在暴毙,普天欢庆,老师也会去感叹他们曾经为大汉做过的贡献。】”

是的,当然,“替身”也一同来了洛阳,如果有什么紧急军情,还得靠他在洛阳与济南之间往返调度。

“替身”似乎又有所“进化”,具体来说已经可以持有物品而不令其被“同化”了,但声音与曹操本人相比却出现了稍微仔细听就能察觉的差别。

曹操颇为怀疑,如果哪天“替身”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他还能被称为“替身”吗?

――――

“帅气小哥哥啊……”曹操自不会自讨没趣地跟蔡琰说什么大人讲话小孩子不要插嘴,那样只会被护犊子的蔡琬收拾一顿:“让我猜猜,他是不是身着银白甲胄、手持银枪,额头还扎着布带?”

“不是布带,”蔡琰一本正经地纠正:“是亮闪闪的护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