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2 / 2)

仙朝帝师 今夕何夕 2994 字 1个月前

站在阁栏前,望向天头烈日,安伯尘兴致盎然,全然未曾察觉身后“金灿灿”的李小官。

深吸口气,安伯尘运行起先天之火,手捏印法,口中念念有词:“急急如律令,鬼影去无踪……咄!”

“嗡”的一声,一模一样的感觉生出,然而这一次,盘旋于安伯尘周遭的不再是水波涟漪,而是一簇簇晶莹剔透的火苗。转眼后,火苗飞窜向安伯尘,将他包裹其中,渐渐的,安伯尘化作一簇肉眼难辨的白火,虚浮在半空,摇晃闪烁。

“果然,运转太阳之气会变成虚火。就叫它火行术吧。”

安伯尘喜滋滋道,烈日正盛,迎着太阳,安伯尘只觉遍体舒畅,仿佛太阳愈烈,他的精力也愈旺盛。

施展火行术,安伯尘轻灵的飞窜于楼内,也是悄无声息,无影无踪,只不过所到之处都会留下淡淡的黑痕,需得仔细看才能发觉。

花了一天一夜练习《鬼影功》,吞食太阴太阳二气,此时安伯尘终于初步完成第一篇匿形法门的修炼,共得两法,一曰水行,于夜间使用避人耳目,另曰火行,于白昼施展无影无踪。

从此往后,安伯尘潜行琉京再无人能发觉,既能避开左相和离公子的耳目,又可继续隐藏修为,距离寻找龙女,除妖破局更近了一步。

心情大好,安伯尘收功,脸上的笑意还未绽开,就看到了一旁涎着口水蒙头大睡的李小官。

“奇怪,小官什么时候来的。”

安伯尘自言自语道,未等近前,陡然一怔。目光所及,就见李小官全身上下笼罩在一片细密的金光中,身上竟隐隐散发着微弱的元气。安伯尘虽无法像司马槿那样识辨元气深浅、修为高低,可李小官刚刚炼化金液,修为尚浅,他身上的元气自然瞒不过安伯尘。

“小官也修炼了?”

安伯尘一脸古怪,心生好奇。

渐渐的,安伯尘眉头皱起,李小官身上那圈金光殊为异常,安伯尘隐隐感觉到,那定非先天之火所造成。转念一想,安伯尘恍然大悟,眉头舒展开。

“金……是了,李小官服食过三年金元丹。可是……”

即便猜到李小官的异状是和三年服丹有关,可安伯尘仍旧百思不得其解,他能炼化无形之水全因一番误打误撞,可李小官只是睡了一觉便炼化无形之金?这也太不可思议了。

安伯尘踏足修行之道不过一个月,进度虽快,可对修行中的许多道理都一知半解,自然无法搞懂在李小官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心情亦是喜忧参半。喜的是李小官若能修炼,不枉他追寻自己来到琉京,往后一同修行,也能减去几分孤单。忧的则是太过匪夷所思,若他自己尚不知道,那该告诉他,还是瞒着他?

李小官生性闲散莽撞,又喜欢多嘴,万一告诉了他,谁知他会不会欣喜若狂,一蹦三尺高,疯了般的大声宣扬,唯恐别人不知。到那时,被离左二人得知,既会对自己生疑,还会给李小官引来杀生之祸。

安伯尘已是变数,李小官若再成为变数,无论离公子还是左相恐怕都会坐不住。

可若不告诉他,向他隐瞒此事,安伯尘却生怕耽误了他的修行,拖久了谁知会发生什么变故。

总而言之,安伯尘左右为难,一时间不知该如何是好。

渐渐的,萦绕李小官周身的金光隐没皮下,抽了抽鼻子,李小官猛地向前一载,随后起身揉了揉头,睁开惺忪的双眼道。

“奇怪了,我怎么突然睡着了。”

抬起头,就见安伯尘一脸严肃的盯着自己,李小官吓了一跳,随即拍了拍胸脯:“伯尘,你终于想完事了。”

刚一说完,熟料安伯尘竟疾步走上来,对着自己满身肥肉一阵乱摸,李小官愣在当场,渐渐的,腿肚子打软,脸上时青时白。

好半天,李小官方才涨红着脸,吞吞吐吐,略带羞涩道:“安娃子,这样不好……红拂虽然走了,你也不能自暴自弃。张掌柜家的女儿美得像朵花似的,大不了我让给你好了。”

安伯尘一愣,半晌才反应过来,哭笑不得道:“小官你想多了。我只是担心你身体有所不适罢了。”

“小官我好得很,不过睡了一觉而已。”

“那你有没有做过什么怪梦,比如梦见自己来到仙境一样的地方,遇到神仙一样的人物?”

安伯尘紧追不舍问道。

闻言,李小官头摇得好似拨浪鼓一般,越看安伯尘越觉古怪,那个荒唐的念头一经生出,再难收回。

安娃子从前可不会这样啊,对小官我嘘寒问暖,连睡个觉也要打听上半天……糟糕,莫非真是因为红拂走了,他才变得这样,难怪他在白狐书院老是和那个小白脸和尚眉来眼去。不行,我得给他找个伴儿,张掌柜家女儿着实不错……

忧心忡忡的看着安伯尘,就在这一刻,李小官发下了他这一生中最伟大的誓言安娃子一日没找到婆娘,自己便一日不娶。

幽怨的看了安伯尘一眼,李小官猛地一跺脚,转身向楼下跑去。

第112章 书院风波起

“没发现神仙府,也没受伤……小官他是怎么做到的?”

墨云楼中,少年皱眉苦思,却又百思不得其解,许久摇了摇头:“罢了,看来小官也是有大运道的人。这样也好。”

看向阳光明媚的午后冷街,安伯尘笑了笑,正在这时,他陡然想起了什么,笑意凝固,满脸呆滞。

“糟糕,今天又没去书院,严夫子那边……”

想到昨日的信誓旦旦,安伯尘满脸通红,头皮发麻,一溜烟的蹿下楼,跃上马背向白狐书院奔去。

……

杨柳岸和风徐徐,假山深处书声郎朗,竹楼四层,甲等学舍的二十来名学子愁眉苦脸的诵读着《国礼》。这《国礼》是大匡立朝初年匡帝召集各国大儒统编而成的,分为四册,《君》、《国》、《士》、《家》,每一册多则两百余篇,少则七八十篇,每篇亦有十来章,其中内容可想而知,无外乎忠君报国礼士齐家云云。本为匡帝宣扬教化之举,却因《国礼》由各诸侯国饱学之士统编,即便是教化之言,可也囊括天文地理、三教九流,备受历代文人学者推崇,引为当世经典。

是以,民间有歌谣,腹藏国礼七百篇,登阁拜相指日待。

话虽如此,可在座诸人大多生来贵胄,又入学甲等学舍,就算不习《国礼》将来也能出入紫罗,韬略君前。从大早开始,直到现在,严夫子都没授学,只是面无表情道,今日读国礼,众学子摇头晃脑,口干舌燥,心中忿忿。所恨的却非严夫子,而是引得严夫子大发雷霆的那人。

嘴上虽没说话,可在座学子们谁看不出严夫子一脸浓重似乎转眼便要掉落的阴霾,他也在捧卷而读,可更像是在用书卷遮掩他难看至极的脸色。透过书卷看去,都能看到严老夫子那双微微颤抖的手,每每好似想到了什么,严老夫子的手总会忍不住打个哆嗦,随后脸色又难看了几分。

也是,三番两次被学生无故逃课,连个招呼也不打,即便德高望重、门生遍江南、誉满天下的严老夫子也难以镇定,更何况,严老夫子年轻时候可是随军南下杀过南蛮的壮士,如今虽已年过百岁,却非是什么好脾气。

马文长偷眼看向严老夫子,想起那个不知身在何方小仆僮,不由笑着摇了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