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1 / 2)

仙朝帝师 今夕何夕 2588 字 1个月前

眼见长公主旁若无人般将如此机密道出,那名年迈的宫人一怔,目光落向侧座的少年将军,满脸古怪,却是知道长公主在说与他听。

看来传言非虚,长公主殿下对安郎将着实不一般。

“安将军,不知你如何看?”

放下奏报,璃珠转向安伯尘,美目涟涟。

又来试探?

安伯尘苦思冥想,许久方才摇头道:“想来殿下定有主张,末将只管上阵杀敌。”

一旁的宫人眼里闪过不屑,心中暗道,这安郎将果真像旁人说的那样,勇武有余,智谋不足,到顶了也只是一员猛将,难有再大的作为。

便连璃珠公主也微显失望,也只有她怀中的女童依旧笑吟吟的看向安伯尘,脸上的亲近之意谁都看得出。

“那支叛军对外宣称有十五万,即便是真的,可里面至少有超过十万是未经战阵的乱民。”

看向安伯尘,璃珠好似提点般道:“裹挟十来万乱民看起来可以壮大声势,实际上却是利弊参半。若得一员猛将领万人军,先破乱民,乱民四散奔逃,借势杀向中军,占据天时地利,若无大变,击败叛军当轻而易举。”

安伯尘一副虚心恭听之状,心中暗暗点头。

璃珠此番话和他的想法不谋而合,纵有十五万大军,可说到底仍是一帮乌合之众。既然是被岭南都督逼往至此,想来没打过几场真正的战仗,大多数乱民第一次碰兵器,尚无法熟练使用,更别提打仗杀敌。只需一将一军携雷霆之势杀去,乱民溃不成军,而那支叛军也会兵败如山倒。

“安将军,你可想领兵出征?”

就在这时,耳边传来璃珠冷漠中含着一丝玩味的话音。

安伯尘一怔,难免有些心动,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他虽一心修炼,可练了三年兵,整日刀来枪往,纵然是木头人也会有免不了有些期盼真正的厮杀疆场。

“本宫随口一说,安将军勿要当真。你为羽林中郎将,守护京城方才是你首要之任。”

在宫中这么多年,曾几何时见过璃珠公主开玩笑,一旁的宫人不由愣了愣,再看向安伯尘双目奇光连连,心中暗叹这安郎将还真是好命,得璃珠长公主青眼,纵然做不得一方统帅,日后封侯封伯也是板上钉钉之事。

“殿下教诲末将铭记于心。”

安伯尘抱拳道,脸上无喜无恼,看得璃珠只觉一拳打在空气上,好生难受。

“如此,你且退下吧。”

“是。”

安伯尘起身行礼,又看了眼面露不舍的忆龙公主,告退而出。

打着油纸伞,从王宫深苑走出,安伯尘行于望君湖旁,看向湖中圈圈涟漪,如注的雨点,烟波浩淼间好似起了雾般,如梦如幻,看得人心情惬意。

安伯尘长舒口气,这雨从昨夜直下到现在,久旱逢甘霖,琉京上下都透着湿润的气息,人也精神了许多。

“敢问小哥,如何才能见着无邪居士?”

含着笑意的声音从身后响起,安伯尘心头一紧,缓缓转过身。

来人穿着一身麻布衣,不高不矮,不胖不瘦,老实人的面容,却又有一丝闯南走北讨生活之人精明狡黠,正是昨晚那个变戏法的。

雨似乎又大了几分,望君湖边,安伯尘平静的看向憨笑着的中年人,心中浮起浓浓的戒备。

突破地品,魂体生变后,安伯尘无论眼力、耳力还是洞察力又强了几分,眼前的男子看似平平无奇,可安伯尘却隐隐嗅到一丝危险的气息。

就仿佛藏于深山老林中的猛虎,只当风卷林叶时,才会发现在树下石后早已匍匐着一头张牙舞爪的大虫。

第178章 易先生(下)

“你是谁?”

安伯尘问道。

大雨如雾环绕在望君湖周遭,亦顺着油纸伞沿流淌下来,仿佛缕缕清泉将两人隔开。

“鄙人姓易。”

中年人淡淡一笑,看向不动声色的安伯尘,嘴角微翘:“我见过你那柄枪,枪里有一羽风雷。”

闻言,安伯尘心头一动,再看向和昨夜气质迥异的中年人,脑中不由浮出一个模糊的人影。吃最上好的酒菜,偏偏讨厌金器玉皿,喜欢美女,却又讨厌浓妆艳抹,昔日带着司马槿远游东海捕捉风雷鸟的司马家门客易先生,也只有他才会知道风雷羽之事。

面前这人也姓易……

转眼间安伯尘已知道了这人是谁,可早在那年的东海他便已插上风雷翅远走高飞,眼下又为何出现在琉京,扮作一变戏法的?难不成他耍出那些神乎其神的戏法就是为了引“无邪居士”现身,如此看来,他并不知道我便是无邪。

笑了笑,安伯尘颔首道:“早先听闻易先生大名,今日一见果真名不虚传。”

“名不虚传?”

中年人搓了搓手,淡淡一笑:“这世上恐怕没几人知道我,何来名不虚传?安将军好会客套。”

安伯尘语塞,一脸窘迫,就听那人又笑道:“看来你和司马槿交情不错,如此甚好……敢问安将军,无邪居士何在?”

寥寥数言安伯尘便已看出,这位易先生并非毫无准备,已将自己的身份打探清楚,不过他来琉京司马槿应当不知情,否则又怎会不知会自己。

“易先生说笑了,安某又岂会知道无邪居士的所在。”

安伯尘虚晃一招,暗暗提防。

轻叹口气,易先生转眼看向望君湖,似笑非笑道:“我之前听说过许多事,都是关于安将军。那位神出鬼没的无邪居士看似是一爱管闲事之人,可细细推敲,他每一次出现都和安将军不无关系。而安将军三年前起于草莽,成名之快放眼天下也是屈指可数,想来和那位无邪居士脱不了关系。”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琉京中人鲜有察觉,可有心人如易先生却看得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