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第 38 章(1 / 2)

却说良才叔与张老汉二人, 没过十五就出了许家寨,前期还偶尔回一下村子。深入颍阴县后, 就不怎么能回得了村,路途是一,其二就是颍阴县腹里的情况更严重一些。

等到叶应则接到消息时,颍阴县有人因为鸡瘟死了, 颍阴县的县令挂靴跑了。他比叶应则的出身略好一些, 虽然不是大世族出身,在沣京以北的剑北府也是极有名望的家族。

颍阴县不似舆山县, 县名中有山, 辖地去没山。颍阴县有山,那便是颍山。虽说颍阴县在舆山县东北方,且与许家寨隔着条河,却并不是说颍阴取名便违背“山南水北为阳, 山北水南为阴”这一地理常识。

过许家寨这条河是西南东北走向, 叫姚河,是颍河的支流, 于颍阴县的县城汇入颍河,绕着颖山进入了颖阳县地界。舆山县与颖阳县并不接壤,而是隔着一个泰县。泰县与舆山县一般是一马平川的平原, 他们县有个三沙镇是与舆山县的林堂镇和颍阴县的凤集镇接壤,算是三县接壤的边缘镇。

三沙镇的人以经商闻名,货担张虽说姓张却和张老汉不是一个地方,而是三沙镇大张庄的。

闲话少说, 却说许良才与张老汉进了颍阴县,得益于许家寨去年冬天红火,好多商贩都知道许家寨,倒是叫他们免了游说之力。货担张之流走街串户最怕遇到这种鸡瘟啊、时疫啊,闹得人心惶惶,他们出入也不方便。货担张早些时候卖鸡蛋就是往凤集镇去的多,遇到鸡瘟就去得少了。

仔细论起喜宴多用鸡蛋菜其实是凤集镇的特色,许家寨这些地方是后来受影响才得以挖掘了市场潜力的。凤集镇的由来跟一只鸡有关系,据说前朝之前的前朝凤集镇出过一个娘娘。这位娘娘姓丰,打小没玩伴,跟着一只鸡作伴长大的,吃这只鸡下的蛋长大的。在她进宫当娘娘之前,鸡还给她托过梦。凤集镇为了纪念这位娘娘和鸡的情谊,便成了凤集镇,以鸡蛋寓意凤蛋,希望吃了凤蛋就能交好运。

货担张虽说最近以走林堂镇及南边两个镇为主,却有自己的圈子。他吆喝一嗓子,认识的小贩互相传递消息,确实帮了许良才和张老汉不少。

两人到了颍阴县不但在宣传上不是单打独斗,在治疗上也遇到了投契的伙伴。这位伙伴与张老汉年纪不相上下,是凤集镇北边的项集镇人士,与张老汉差不多家里世代行医。不过,项家不似张老汉这把以跌打损伤为主,家里开着药铺,以许蒙的概念大概就是中医全科大夫吧。

他本是以给人治病为主,听说了许良才和张老汉的事迹,感叹了一番,便也开始接手治疗鸡病。后来根据张老汉和良才叔的经验,他们弄出了好几套方案。

治疗法子,以书写等方式不断往府衙、周边县衙传去,而周边村镇则就靠小贩和百姓口口相传了。

喂大蒜配绿豆、癞水泡小麦晾干磨粉喂鸡、毒干蛇、雷公藤、鱼腥草配防风等等法子,许家寨本来就有。后来传回来的一些法子,比如:轻微一些的鸡,隔离饲养,在鸡冠子上扎一针放血,喂柏树子水和土鳖虫。猪苦胆填绿豆吊起来阴干磨粉喂鸡。苍术配决明子搅拌在饲料里喂鸡。等等,尤其是一些中药配方,都被文仲锦一一记录了下来。

还有最主要一点,要喂鸡喝盐水,而不是生水。这一点是许蒙强迫许家寨诸人遵守。因为随着鸡瘟形势,还因此死了人,他的心都提到嗓子眼里,把后世所有关于禽流感之类的情况都想了一遍。说实话,土方真的没有,他记得小时候家里用过明矾喂病鸡,但是明矾当下也是贵重物品。到最后也只能寄希望于田正坤征调的大夫身上了,此时他感觉到了在灾难面前,无论你有多先进的东西,还是有升起无力和恐惧感。

府衙的田正坤得知颍阴县令跑了,快速派人来主持局面,得知死人后,周边的鸡全部宰杀焚烧深埋下去。实在怕再发生死人的情况,良才叔、张老汉、项老头和被府衙征调的大夫全部都被隔离,派兵驻守看管起来,不许人随便出入。

叶应则就是在颍阴县传出鸡瘟感染人且死了人的情况下来的许家寨,县丞一干人等都劝他不要去,这等时候万一他在有个好歹岂不是给府衙添乱。叶应则也没有冲动,而是写信快马加鞭送往了府城,田正坤很快给他回信,对他迎难而上的行为予以支持和肯定,并派了一个颇有经验的大夫跟着他以备万一。

与叶应则前后脚到许家寨是许老捏,就比叶应则早了七八天。他们本该在惊蛰以后才能到家的,但是在路上听闻河那边发生了鸡瘟,如何能悠闲得了,一股脑地死命往家里赶。不过,他们到了村,却进不了家门。族里怕他们带什么传染源进来,就把他们一群人安顿在老庄破窑附近,粮食、锅这些送了一些过去,找大夫看过没病,也要在村外住几天才能进村。

这是冯大勇从县城给许家寨传来的消息,纵然叶应则要来视察工作,给民众鼓劲儿,但是大部分人,至少刘太平他们是不希望叶应则出事儿的。尤其是在许家寨出事儿,刘、冯二家如今算得上是与许家寨捆在一条绳上的蚂蚱,叶应则在此出了意外,旁的不说,谁心里上过得去。

这个方案是用于疫情的,族长许仲出面安顿,许老捏等一干族人虽说心生埋怨。他们明明是为了家里才如此劳顿奔波,结果到了家门口不让入家门,有人表示理解,可有人表示不理解啊。

大抵为了鼓舞人心,叶应则弃了之前微服出巡,而是用了县令出巡的阵仗前往许家寨:有衙役专司铜锣居最前开道,手持“避”、“肃静”牌匾的衙役紧随,叶应则没有坐轿而是骑马,另有二十余衙役紧随其后护卫着叶应则。</p>

一路上,刘太平和冯大勇与叶应则的小厮互相配合,安排食宿,与路上民众接待事宜,紧赶慢赶走了六日才道了林堂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