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第十一章(1 / 2)

宸章殿的殿门大开,清晨的阳光照进殿内,大理石铺就的地板上闪烁着碎金般的光芒。殿内以紫檀为梁,汉白玉做柱,鲛纱绡帐薄如蝉翼,随着穿堂风微微晃动。

玉石长阶上,金玉銮椅上坐着整个楚国最尊贵的君王;玉石长阶下,穿着青云官袍的大臣们手持笏板,虽恭恭敬敬地站着,心中却都有各自的小心思,想着怎么在楚王面前表现表现自己。

今日楚湛穿着一袭墨色竹纹锦衣,在这群青衣中倒是显得有些格格不入,然最突出便是旁人皆是低头顺耳地站着,而只他一人坐在轮椅上。楚王为了让他早日熟悉朝事,便许了他观政之职,虽说每日只需听着众人谈论政事,倒也时常能发表一番自己的见解。

年近半百的御史大夫手里拿着笏板,从人群里站了出来,走至长阶下方,弯腰行礼,对楚王道:“王上,老臣有要事启奏。”

楚王挑了挑眉,道:“何事启奏”

御史大夫提高了嗓音,面色严肃地说:“臣要上奏关于中大夫刘裕幼子刘禀强抢民女一事。”说完便从袖中取出一本奏折,双手呈给楚王。

一旁的内官立马走下台阶,将御史大夫手中的奏章接了过来,然后转身小跑着呈给楚王。楚王翻开奏章,一双剑眉越蹙越紧,面若寒霜。底下的臣子看着楚王的表情,将头埋得更低了,其中最为害怕的便是被点名道姓的中大夫刘裕了。

刘裕此时已是吓得双腿打颤,连牙关都有些颤抖了。他握紧手中的笏板,额头上已是一片冷汗。他以为这事儿已被压了下来,哪知这御史不知又从哪得了这消息,如今竟在朝堂上当场参了他一本。

楚王冷哼一声,大手一挥,那奏章便直接“啪嗒”一声被扔在了地上。

殿内的大臣们皆是居于庙堂多年的人精,瞧着楚王这是真生了气,立马袍子一甩,齐刷刷地跪在地上,低头俯首,用颤巍巍的声音道:“微臣惶恐!”

楚湛一双凤眸浮沉,瞥了眼那些大臣,竟未露出半分怯色,仿佛整个大殿内的僵硬气氛丝毫不能影响他一般。当年他初当太子时,听着这些臣子说着“微臣惶恐”还会觉得有些好奇,如今听多了倒是彻底明白了,这些人说“微臣惶恐”就像吃饭一般简单,不过是为了满足帝王的虚荣心罢了。

楚王眸色阴冷,一双鹰眼直直地朝着中大夫刘裕所站的地方看去,冷声道:“刘裕,你可有何要解释的”

刘裕心尖一颤,蹒跚地走上前,“噗通”一下子跪在了地上,道:“都是臣教子无方,竟养出了这般祸害!”

御史大夫站在一旁,垂着眼瞥了刘裕一眼,道:“既然刘大人知道此事,为何隐瞒不报此事发生在今年的二月初八,而如今已是四月了!这两个月来,刘大人都未想过让令郎认罪吗”

刘裕脸上大颗大颗的汗滴在地板上,他的掌心以微微发汗,却压根不敢抬起头看向銮椅上的楚王,只伏着身子,也不再说话,像是认命了一般。

御史大夫朝着楚王行了个礼,道:“刘大人幼子的所作所为,按照律例该发配边疆充军,还请王上定夺。”

刘裕一听,立马急红了眼,也不顾殿中的同僚们在场,忙往地上磕了几个响头,泫然泣下:“王上!禀儿自幼体弱,若是真被发配边疆了,怕是连命都保不住了啊!臣只这一个儿子,还望王上能网开一面,看在臣忠心耿耿效忠朝廷十几年的份上,莫要将禀儿发配边疆!”

楚王拧紧眉头,心中尚有些犹豫。这刘裕任职十余年来,还是为朝廷做出过不少贡献的,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若是真将他唯一的儿子发配了边疆,恐怕会离异君臣之间的关系。但是强抢民女一事,若是轻饶了,恐怕会引起民心动荡。

这时,身穿藏青官服的太傅走上前,道:“王上,臣有一话不知当不当讲。”

楚王点了点头,挥挥手道:“说吧。”

太傅看了看跪在地上的刘裕,再看了看御史大夫,道:“刘大人常年事务繁忙,对幼子无暇管教自然该罚,可刘夫人身为一家主母,竟纵容儿子这般行事,难道不更该罚子不教,父之过,殊不知其母之过更大。”

楚王挑了挑眉,道:“哦怎的说到刘夫人身上去了”

太傅低眉顺眼,不急不缓道:“王上政务繁忙,许是不知坊间之事。臣如今也不得不说了,这整个丹垣城谁不知道刘大人怕刘夫人怕得要死,便是说句妻管严也不为过。而刘夫人对刘禀更是百般骄纵,纵容他四处作恶。这难道不才是祸害的根源吗”

话音刚落,不少人已是点头赞同。

刘裕听完这话,老脸一红,将头埋得更低了。他家中这些糗事本就流传在外,如今竟还让王上听见了,真是要了老命了!

太傅接着道:“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刘大人知情不报,定是那家中恶妇唆使的。刘大人在位兢兢业业,若是唯一的儿子被发配边疆,岂不是寒了人心。”这话便是在为整个刘家求情了,表面上是拉刘夫人出来顶罪,实则是为了护住刘禀。</p>

楚王问道:“刘裕,太傅所说可有依据你知情不报,可是因为家中夫人阻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