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5章 3连夺宝(2 / 2)

鉴宝秘术 北域神灯 2275 字 13天前

雕版印刷术应该产生於公元7世纪左右,在毕昇明活字印刷前3oo年。

雕版印刷在那个年代属於皇家或宗教寺庙主持的“文化工程”,以印刷佛道经文、文学家诗文、诸子正史为主。

公元9世纪是个书法全盛时代,2oo年后的宋徽宗本人更是个书法家,所以那时的雕版实物非常尊重“颜筋柳骨”,是创的宋体字,每一页上下间距非常精美,开本阔大,纸墨精良,

后人望尘莫及。宋代雕版印刷工艺是先由书法家按印刷大小规格把字写在纸上,再反贴在枣木、梨木版上,拿水均匀一抹就可以拓印、雕刻,再付诸印刷。

这在当时是产业,也形成了写字、雕刻、装订、行的文化产业。

它对西方影响巨大,可以说在此基础上宋唐文化才开始传播到西方去的。

而到后来,毕昇明了活字印刷,3oo年之后,17世纪德国人才明了印刷术。

宋朝北部的少数民族也一直在学习汉文化雕版印刷。

成吉思汗横扫欧洲时,当时的货币“元钞”就是用雕版印刷的,还带去了汉字版的佛道两教经文,给欧洲人明印刷术以很大的启示。

明正德年之前,明代人刻书要通过皇室批准。

人们手上读的主要是宋元版古书和通过传世的木板再翻印的明代书。

正德年后出版法律松动,民间雕版印刷书在江南地区风行,但是有些粗制滥造,纸墨不考究,完全是商业目的,特别是书法的时尚转到“赵体”,不再“颜筋柳骨”。

明代中晚期,好多大学问家兴起“校堪”风,针对这类“垃圾书”,开始拿宋版书做原本进行校正,同时编撰《永乐大典》的考据需要找文化原本,皇廷开始在全国范围大量收集宋版书,当时出了一批宋版书的考证学、目录学的“大家”。

清朝干隆年间编纂了《四库全书》,又在全国范围内兴起一次征集古代典籍尤其是宋版、元版书的热潮,当时民间所有的基本都上贡了,此后的大藏家都以拥有一两部宋版书为傲。

那时民间的藏书家对宋版书也做了比较完整的记录,晚清时形成了着名的四大藏书楼。

“天禄琳琅”是故宫的一座大殿,也是干隆皇帝藏书的地方,他有若干藏书印号称“干隆五玺”。

天禄琳琅是其中一颗,干隆在最喜欢的宋版、元版书上都盖了印记,当时的天禄琳琅“干隆五玺”印章本印成了书目,加上后来的《天禄琳琅续目》大概有3oo多种数千册,是自古以来天下宋版书之集大成者。

民国初期,宋版书开始非常多地流失到国外。

1926年前,清室天禄琳琅干隆印章本在故宫里被封闭保存,那年开始,溥仪以私人赏赐名义,让他才十来岁的弟弟溥杰把宋版书和部分宫廷藏画分批秘密带出宫廷。

当年有文字记录,溥杰大概带出了几十部、上百册宋版书和数百幅中国古代绘画。

溥杰通过西华门外一个遗老遗少的接头点,再把“天禄琳琅”偷运到天津外国租界,卖给外国人,为清朝复辟、建立伪满洲国筹备经费。

这是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一书里交待的最大罪行之一。

1931-1937年,国党把故宫里最好的东西,包括剩下的天禄琳琅藏本,全部南运,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古物南迁”。

其中3oo个大箱的文物被运到美国国会图书馆代管,所幸后来这批文物还给中国宝岛了。

当时大概运走了3ooo册宋元版书,今天收藏在宝岛“故宫”。

所以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内地图书馆没有一部完整的宋版书。

听到这儿,相信大家也明白张天元的激动了吧,宋版书的珍贵不仅仅在於其精美,还在於其真正的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