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2章 白送(1 / 2)

鉴宝秘术 北域神灯 2066 字 13天前

“很多着名画家、雕塑家在早期从事过银器设计或制作,像意大利的韦罗基奥、吉贝尔蒂、波提切利、布鲁内莱斯基和切利尼;德国的丢勒、阿尔特多费尔、小霍尔拜因等。

其中的切利尼还写过一本自传:从一个金银匠发展到一位独立艺术家的故事书。

这本书有这样一个故事非常有趣:

切利尼离开意大利去给法国弗朗西斯一世制作一系列超过真人规格的银雕像,国王为他提供了很好的作坊,而切利尼却热衷於给别人作银器。

这个事儿终於惹恼了国王,他讹斥切利尼道:‘我记得我曾特意请你为我制作十二尊银雕像,除此之外我对你别无所求。

你已为别人制作盐瓶、花瓶、头像和诸多共它之物,所以当我看到你肆意专注於你的事而将我的愿望置之一边时,我忍不住怒火中烧。

你如果认为可以这样一意孤行,我会马上让你知道我想干什么——当我望以自己的方式行事的时候。

因此我告诫你:认真服从我给你的命令;如果你依然执迷不悟,自行其事,那就是在拿你的脑袋往墙上撞!’

其实工匠和顾客之间的龃龉不仅於此,威廉公爵与金匠汉斯·谢布尔的交涉同样有趣:

德国萨克森魏玛的威廉公爵送给谢布尔一张画有精致立杯的设计图,这个设计完美而且富有时代创新感,但它没有利用现有存货的余地。

作品的装饰都要用手工来完成,制作浮雕、镂刻和润饰,甚至连把手也要用纹样雕刻匠提供自行设计的图样,劝说公爵,并着重强调价格便宜和交货期。

公爵不喜欢这种设计,然而,这笔交易还是作成了,大概是公爵考虑了工匠们的意见。

可是直到拿到银器时,公爵才注意到:这最便宜的订制实际上只不过是奥格斯堡买一只库存的现货。

一个是作者被责,一个是买主被蒙,这两个故事较有代表性。

但是大部分时期的银器交易情况不会是这样。

17世纪以后,银矿的开发使白银数量增加,使得银器在数量和质量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另一方面,一些不是纯银的合金器皿和镀银工艺等流行,使其得以保存。

从17世纪开始,欧洲大陆的银器在大小和使用功能上经历了一次变革。

巴洛克风格时期,白银有了一个全新的用途——装饰室内家俱。

这种时尚起源於意大利,那些大号的水盆、水罐、酒缸、镇酒用的冷却器、镜架、桌子和花盆架等银器开始在全欧洲风行。

18世纪,鎏金家俱成为时尚,大多数银匠放制作梳妆台,转而大量生产餐桌组合装饰、枝形烛台、汤匙和蒸锅等器皿,包括水壶、带支架的壶、托盘、茶叶罐、牛奶罐和水盆等。

到了18世纪末,大多数欧洲中心流行新古典主义风格,将各种洛可可风格的曲线拉直,使银器的外型变得整齐匀称。

19世纪开始的帝国风格起源於新生的法兰西帝国。

尽管从1792年开始,法国一直处於战争状态,欧洲的银匠仍模仿法国式样。

有一部分源於他们从样书中汲取的灵感,这本书是由查尔斯·帕尔西尔和皮埃尔-弗朗哥斯-伦纳德·立特尼合写的。

这个时期镀金银的技术得到很的推广,可以很好地模仿希腊和埃及的富丽堂皇,因此,唤起了帝国的情趣,所以叫帝国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