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时期,以北贾壁窑为代表的北方瓷窑也开始烧造酱釉瓷,隋、唐时期有所发展。
宋、辽、金时期,酱釉瓷器的生产遍及全国,但仍以北方瓷窑为主,定窑、耀州窑和当阳峪窑堪称其楷模。
元、明、清时期,随着全国瓷业中心的形成,西江景德镇窑生产的酱釉瓷器一枝独秀。
这箱子中的两件紫金釉,应该是清代的宫廷藏品。”
张天元的解释非常详细,如果展飞还听不懂,那就没办法了。
“哥,你是怎么瞧出来的?它也没说自己是清代的啊?”
展飞好奇地问道。
张天元笑道:“清代酱釉瓷器是景德镇御窑厂专门生产的仿古釉色品种之一。
此时的酱釉瓷器釉面润亮,闪烁着金属般的光泽,好似紫金包镶一般,因此谓之‘紫金釉’。
紫金釉几乎成了清代酱釉瓷器的代名词。
清雍正十三年唐英撰《陶成纪事》有载:‘一仿紫金釉,有红、黄两种。’
干隆时宫廷曾发样指令景德镇御窑厂照样仿造紫金釉器,《清档》干隆记事记载:干隆三年六月二十五日太监高玉交首领萨木哈紫金釉小缸,并传旨:交烧造瓷器处唐英,照样烧造送来。
皇帝的亲自参与,皇家文化与艺术养分的植入,无疑从根本上提升了酱釉瓷器的高贵身份。
干隆是清高宗弘历的年号。
干隆窑产品,主要指唐英督理窑务时的制品。
唐英原为内务府员外郎,早在雍正六年即到景德镇御窑厂“驻厂协理”窑务,担任年希尧的副手。
干隆元年至十四年、干隆十七至二十一年,唐英先后任淮安关、九江关监督,兼理景德镇窑务。
唐英不仅一般地管理厂务,完成朝廷交办的大量瓷件,而且深入窑厂,研讨工艺,在仿造和创新上成就显着。
每年贡献给朝廷的大小盘、碗、锺、碟、瓶、勰、尊、彝等,多达57 种。
《景德镇陶录》记述唐英的成就说:“公深谙土脉、火性,慎选诸料,所造俱精莹纯全,又仿肖古名窑诸器,无不媲美;
仿各种名釉,无不巧合;
萃工呈能,无不盛备;
又新制洋紫、法青、抹银、彩水墨、洋乌金、珐琅画法、洋彩乌金、黑地白花、黑地描金、天蓝、窑变等釉色器皿。土则白壤,而埴体厚薄惟腻。厂窑至此,集大成矣。”
干隆窑继承了中国古代制瓷工艺的精华,所仿历代名瓷几乎无所不有,同时吸收东、西方艺术,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的制瓷工艺,力求新的创造,真可谓集各种技艺之大成, 冶古今中外於一炉了。
而这集大成中,就有紫金釉一枝独秀。
酱釉瓷是中国古代高温颜色釉品种之一,当阳峪窑酱釉瓷器堪称杰出代表,“开时光彩惊奇异,铜色如朱白如玉。”
虽然当阳峪窑酱釉瓷器的辉煌早已在金戈铁马、漫漫狼烟中渐渐淡去,但这一华贵而不热烈、静谧而不绚艳、神秘而不沉重的具有特殊美感的优秀瓷器品种,并没有消失在历史记忆的长河中。
而是以煌煌赫赫的官窑气象重新书写了它的灿烂历程,这也正是酱釉瓷器令人回味无穷的魅力所在。
这两件东西,我敢说,存世恐怕不会比元青花多的。”
这句话展飞是完全听懂了。
存世比元青花少,那就意味着价钱可能跟元青花差不多。
“这两件东西,就算是给我两亿人民币,我也不会卖啊,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