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只要利益大,什么都不怕(1 / 2)

他来之前已经打听得很清楚,光是辣椒,都引得以常家为首的一众家族坐立难安。如果再拿出别的,被利益捆绑起来的势力会越来越多,他们联合起来,村子会面临巨大的阻力。

只要等个三五年,红薯和土豆这两种救命神物在大兴遍地生根,届时大小姐的声望将如日中天,大势已成。

白芨知道对方是一番好意,也很清楚自己会面临什么。但有时候不是你退了就能万事大吉的,在利益争斗场,退等于认输。

因为你只要退一步,别人就会有理由让你退一万步。

“严大人,张大人回去的时候,我让他带了点种子,并且约定好了在阳城开始试种。”

严崇礼:……

大小姐早就想好了拖户部下水?

“不知道您说的是什么样的种子?”

白芨适时端起茶杯,笑道:“一种长相介于萝卜与红薯之间,能够适应寒冷气候,产量超过红薯,可以用来制糖的作物。名字嘛,叫做甜菜。”

“噗,咳,咳。”严大人被呛得不轻,过了好一会才平息,“大小姐,您,您说的可是真的?”

他在心里疯狂算了一笔账,现今制糖主要是用甘蔗和少部分谷物。谷物就不说了,代价大、出糖少,甘蔗只适合在南方生长,运输艰难导致糖在北方价格一直居高不下。

现在有一种能在北方大面积种植,产量还高得离谱的东西,那得是多少银子?

看到他微微颤动的身体,白芨笑了,问道:“大人,您认为呢?”

严大人无言以对,如果没有前面那番话,根本不需要考虑,立马就能收拾行李回京。

“大小姐,下官拜服。”

户部都揭不开锅了,来多少人都不带怕的,管你是谁。

然而,白芨却在这个时候泼了盆冷水,“这种作物我找人试种过,产量不如那些洋人说的那般好,也可能是品种和气候不对。您回去之后,不可操之过急。”

严大人慢慢恢复了理智,没有觉得哪里不对,要是好东西那么容易

种,就不是好东西了。

“大小姐,别的不好说,但论起耐性,老夫还是可以吹上一吹的。”

“如此最好,我就等着您的好消息了。”

“一定,一定,若是成了,做出来糖霜,到时给您寄一批过来。”

尽管理智回来了,但并不意味着严崇礼不激动。产量能和红薯相提并论,那再差还能比麦子收得少?

他越想越急,直接就坐不住了,在屋里走来走去。

白芨朝屋外打了个手势,让他们准备饭食,说道:“大人要不去收拾收拾,吃过饭我让人送您去县城?”

听到这句话,严崇礼顿住了脚步,脸上的表情很是复杂。

“老啦,一点事都经不起咯。大小姐,听说您过几日要宴客,老夫能讨杯酒喝吗?”

“您不急着回去主持大局?”

“无妨,几天的功夫而已,老张办事还算稳当。”

白芨挑了挑眉,认真看着重新坐回椅子上,并且泰然自若的人,不知道对方一时间又下了什么决定,才会有这么大的转变。

户部的二号人物在地方上具有绝对的权威,她想不出有什么理由去拒绝。

“只要您不忙,尽可多住些时日。”

严大人似乎就在等这句话,赶紧应声:“自是不忙。大小姐,老夫久居京城,与诸位老友多年未见,能否借贵宝地一用?”

白芨听懂了,这一位想把户部设在江淮的清吏司官员叫过来,目的也很明确,给自己撑场子的意思。

这就很有趣了,只是因为甜菜吗?

“大人自便,有什么需要的,可以同张茂说,我这几日可能会在营里。”

严崇礼神情坦荡,没有避开对方的视线,说道:“大小姐不必怀疑,严某也是穷苦人家出身,最想要的就是安稳,而您让我看到了希望。”

“您不怕身败名裂?”白芨一脸平静,问出了最为现实的问题。

严崇礼重重地搁下茶杯,杯底发出的声响给他的话语增加了几丝分量,“大小姐,不是每个人都在乎名声的,也不是每个人都有实现心中所想的机会。

我不怕失败,但不去赌一回,我真怕死后闭不了眼。”

严大人想了一晚上花和风的事情,虽然有所得,但如果能印证一下,那再好不过。

至于请大小姐出出主意,如何给户部开源的心思,他是彻底歇了。现在能坐在这里,还是是因为将来可能成为孩子们的助力。

“大小姐,先前老夫就说过,户部全体僚属都会站在您这边的。有朝一日小公子到了京城,大可来户部串串门。”

白芨姿态随意地往椅子上一坐,笑问道:“我有这么大的面子?”

“近年来,不是北边雪灾就是南边大涝、干旱,这银子没见几两,却是成倍地花出去。不瞒您说,海州上缴的库银,就没有越过大江的时候,过一州少半成。”严大人丝毫没有自揭其短的顾虑,什么话都往外说。

白芨并没接这个茬,给老张的东西足够跟户部建立合作关系了,想要再进一步,那必须跟能够完全拍板的人谈,侍郎毕竟不是尚书。

“严大人,咱们还是聊聊农事吧,您见多识广,对村子有什么建议吗?”

严大人已经有心理准备,见对方不搭话,也没感觉失望,而是认真思考问题。

“您在做的事,超出常规甚远,老夫只是勉强能理解罢了,实在道不出个所以然。若是真要说些什么,我觉得除了那位白老兄之外,村子还得安排一批青壮一起照看。”

“愿闻其详。”白芨给他续上水,做了个虚心求教的手礼。

严大人押了口茶,说道:“种地,自然离不开人,经验老道固然重要,可还不能缺踏实肯干,脑子不怎么转弯的人。

这种人通常一根筋,特认死理,也最有可能发现作物的反常。同样,那些脑袋灵活的,做事有时不是那么踏实,却偶有灵光一闪的时候。”

白芨没想到在这个时代都能听到如此论调,心里越发觉得这一位是非常好的合作伙伴,思维方式太独特了。

“多谢大人赐教。”

“老夫这也是经验之谈,不过多吃了几年的米粮而已。大小姐,我还有一句忠告,您的步子走得太快了,最好歇一歇。”严大人直言不讳,点出了当下村子最大的问题。

每出现一种新的作物,都有可能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触碰到某些人的利益。

严大人想了一晚上花和风的事情,虽然有所得,但如果能印证一下,那再好不过。

至于请大小姐出出主意,如何给户部开源的心思,他是彻底歇了。现在能坐在这里,还是是因为将来可能成为孩子们的助力。

“大小姐,先前老夫就说过,户部全体僚属都会站在您这边的。有朝一日小公子到了京城,大可来户部串串门。”

白芨姿态随意地往椅子上一坐,笑问道:“我有这么大的面子?”

“近年来,不是北边雪灾就是南边大涝、干旱,这银子没见几两,却是成倍地花出去。不瞒您说,海州上缴的库银,就没有越过大江的时候,过一州少半成。”严大人丝毫没有自揭其短的顾虑,什么话都往外说。

白芨并没接这个茬,给老张的东西足够跟户部建立合作关系了,想要再进一步,那必须跟能够完全拍板的人谈,侍郎毕竟不是尚书。

“严大人,咱们还是聊聊农事吧,您见多识广,对村子有什么建议吗?”

严大人已经有心理准备,见对方不搭话,也没感觉失望,而是认真思考问题。

“您在做的事,超出常规甚远,老夫只是勉强能理解罢了,实在道不出个所以然。若是真要说些什么,我觉得除了那位白老兄之外,村子还得安排一批青壮一起照看。”

“愿闻其详。”白芨给他续上水,做了个虚心求教的手礼。

严大人押了口茶,说道:“种地,自然离不开人,经验老道固然重要,可还不能缺踏实肯干,脑子不怎么转弯的人。

这种人通常一根筋,特认死理,也最有可能发现作物的反常。同样,那些脑袋灵活的,做事有时不是那么踏实,却偶有灵光一闪的时候。”

白芨没想到在这个时代都能听到如此论调,心里越发觉得这一位是非常好的合作伙伴,思维方式太独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