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送上门的老师(2 / 2)

为了省去某些不必要的麻烦,白芨干脆不让老先生折算了,直接说亩产多少斤,这样反而更好理解。

林成和点了点头,直接开始唱数,“甲字田,亩产四百斤。”

这个数字不算夸张,却要比普通的良田产量还多一些,大家比较满意。

“大小姐,甲字田种的是亩产高容易生病的谷子,这次还好,死苗和长白点的情况不多。”白正文精心伺候这些水田几个月,对哪块地种了什么都如数家珍。

“咱平常一亩地能收多少?”趁着统计新谷堆的间隙,白芨随口问了一句。

“三百多斤吧,好点的时候能有个三百七八的样子。”

“那这次的新品还凑合,下一次应该会更好。”

“我也这么觉得。”

说是这么说,但白芨的眉头却微微皱起,心里不如白正文乐观。

这些种子筛选了不止一遍,颗颗圆润饱满,还额外施了肥,产量也就比普通的稻子多了那么一点而已。

最关键的是,这些田跟祖宗一样被老人们伺候着,投入跟产出不成正比。

好在她有心理准备,知道急也急不来,而事关吃饭的大问题直到很后面才解决,等得起。

“乙字田,亩产三百七十斤。”

……

“己字田,亩产三百九十斤。”

一个个数字报下来,在场的村民早就炸了锅,个个咧着嘴大笑。

六七种稻子,居然没有一种产量低于三百五十斤的,有点出人意料。

水稻和小麦一样,去掉外皮之后损失率并不多,一斤稻子出七成米,两成米糠,还有一成的碎米,而米糠也是能吃的。

大米和白面是顶好的粮食,如果能保持住这个产量,那算可了不得。

白正文心里也很惊讶,因为要保证方便操作把稻子都种在一起,并不是所有的地都是良田,但产量却没有拉开。

之前在脱粒的时候,经验丰富的老农们便发现谷子空瘪的不多,这次肯定是丰收。原本大家以为是产量高的那片收的多,没想到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很平均。

“大小姐,这事不合常理啊,是不是因为肥料的原因?”

白芨不敢妄下定论,毕竟自己只有半桶的水准,真要论技术肯定不如他们这些种了一辈

收粮才会涉及到大单位,日常生活中,百姓用的最多的还是斤。

为了省去某些不必要的麻烦,白芨干脆不让老先生折算了,直接说亩产多少斤,这样反而更好理解。

林成和点了点头,直接开始唱数,“甲字田,亩产四百斤。”

这个数字不算夸张,却要比普通的良田产量还多一些,大家比较满意。

“大小姐,甲字田种的是亩产高容易生病的谷子,这次还好,死苗和长白点的情况不多。”白正文精心伺候这些水田几个月,对哪块地种了什么都如数家珍。

“咱平常一亩地能收多少?”趁着统计新谷堆的间隙,白芨随口问了一句。

“三百多斤吧,好点的时候能有个三百七八的样子。”

“那这次的新品还凑合,下一次应该会更好。”

“我也这么觉得。”

说是这么说,但白芨的眉头却微微皱起,心里不如白正文乐观。

这些种子筛选了不止一遍,颗颗圆润饱满,还额外施了肥,产量也就比普通的稻子多了那么一点而已。

最关键的是,这些田跟祖宗一样被老人们伺候着,投入跟产出不成正比。

好在她有心理准备,知道急也急不来,而事关吃饭的大问题直到很后面才解决,等得起。

“乙字田,亩产三百七十斤。”

……

“己字田,亩产三百九十斤。”

一个个数字报下来,在场的村民早就炸了锅,个个咧着嘴大笑。

六七种稻子,居然没有一种产量低于三百五十斤的,有点出人意料。

水稻和小麦一样,去掉外皮之后损失率并不多,一斤稻子出七成米,两成米糠,还有一成的碎米,而米糠也是能吃的。

大米和白面是顶好的粮食,如果能保持住这个产量,那算可了不得。

白正文心里也很惊讶,因为要保证方便操作把稻子都种在一起,并不是所有的地都是良田,但产量却没有拉开。

之前在脱粒的时候,经验丰富的老农们便发现谷子空瘪的不多,这次肯定是丰收。原本大家以为是产量高的那片收的多,没想到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很平均。

“大小姐,这事不合常理啊,是不是因为肥料的原因?”

白芨不敢妄下定论,毕竟自己只有半桶的水准,真要论技术肯定不如他们这些种了一辈

收粮才会涉及到大单位,日常生活中,百姓用的最多的还是斤。

为了省去某些不必要的麻烦,白芨干脆不让老先生折算了,直接说亩产多少斤,这样反而更好理解。

林成和点了点头,直接开始唱数,“甲字田,亩产四百斤。”

这个数字不算夸张,却要比普通的良田产量还多一些,大家比较满意。

“大小姐,甲字田种的是亩产高容易生病的谷子,这次还好,死苗和长白点的情况不多。”白正文精心伺候这些水田几个月,对哪块地种了什么都如数家珍。

“咱平常一亩地能收多少?”趁着统计新谷堆的间隙,白芨随口问了一句。

“三百多斤吧,好点的时候能有个三百七八的样子。”

“那这次的新品还凑合,下一次应该会更好。”

“我也这么觉得。”

说是这么说,但白芨的眉头却微微皱起,心里不如白正文乐观。

这些种子筛选了不止一遍,颗颗圆润饱满,还额外施了肥,产量也就比普通的稻子多了那么一点而已。

最关键的是,这些田跟祖宗一样被老人们伺候着,投入跟产出不成正比。

好在她有心理准备,知道急也急不来,而事关吃饭的大问题直到很后面才解决,等得起。

“乙字田,亩产三百七十斤。”

……

“己字田,亩产三百九十斤。”

一个个数字报下来,在场的村民早就炸了锅,个个咧着嘴大笑。

六七种稻子,居然没有一种产量低于三百五十斤的,有点出人意料。

水稻和小麦一样,去掉外皮之后损失率并不多,一斤稻子出七成米,两成米糠,还有一成的碎米,而米糠也是能吃的。

大米和白面是顶好的粮食,如果能保持住这个产量,那算可了不得。

白正文心里也很惊讶,因为要保证方便操作把稻子都种在一起,并不是所有的地都是良田,但产量却没有拉开。

之前在脱粒的时候,经验丰富的老农们便发现谷子空瘪的不多,这次肯定是丰收。原本大家以为是产量高的那片收的多,没想到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很平均。

“大小姐,这事不合常理啊,是不是因为肥料的原因?”

白芨不敢妄下定论,毕竟自己只有半桶的水准,真要论技术肯定不如他们这些种了一辈

收粮才会涉及到大单位,日常生活中,百姓用的最多的还是斤。

为了省去某些不必要的麻烦,白芨干脆不让老先生折算了,直接说亩产多少斤,这样反而更好理解。

林成和点了点头,直接开始唱数,“甲字田,亩产四百斤。”

这个数字不算夸张,却要比普通的良田产量还多一些,大家比较满意。

“大小姐,甲字田种的是亩产高容易生病的谷子,这次还好,死苗和长白点的情况不多。”白正文精心伺候这些水田几个月,对哪块地种了什么都如数家珍。

“咱平常一亩地能收多少?”趁着统计新谷堆的间隙,白芨随口问了一句。

“三百多斤吧,好点的时候能有个三百七八的样子。”

“那这次的新品还凑合,下一次应该会更好。”

“我也这么觉得。”

说是这么说,但白芨的眉头却微微皱起,心里不如白正文乐观。

这些种子筛选了不止一遍,颗颗圆润饱满,还额外施了肥,产量也就比普通的稻子多了那么一点而已。

最关键的是,这些田跟祖宗一样被老人们伺候着,投入跟产出不成正比。

好在她有心理准备,知道急也急不来,而事关吃饭的大问题直到很后面才解决,等得起。

“乙字田,亩产三百七十斤。”

……

“己字田,亩产三百九十斤。”

一个个数字报下来,在场的村民早就炸了锅,个个咧着嘴大笑。

六七种稻子,居然没有一种产量低于三百五十斤的,有点出人意料。

水稻和小麦一样,去掉外皮之后损失率并不多,一斤稻子出七成米,两成米糠,还有一成的碎米,而米糠也是能吃的。

大米和白面是顶好的粮食,如果能保持住这个产量,那算可了不得。

白正文心里也很惊讶,因为要保证方便操作把稻子都种在一起,并不是所有的地都是良田,但产量却没有拉开。

之前在脱粒的时候,经验丰富的老农们便发现谷子空瘪的不多,这次肯定是丰收。原本大家以为是产量高的那片收的多,没想到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很平均。

“大小姐,这事不合常理啊,是不是因为肥料的原因?”

白芨不敢妄下定论,毕竟自己只有半桶的水准,真要论技术肯定不如他们这些种了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