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一章(2 / 2)

玩宋 春溪笛晓 2024 字 18天前

王雱第二日去讨那堆弹劾自己的折子看了,回到家没急着动笔,先给曹评写了封信,夸曹评睿智过人、料事如神,太厉害了。

写完信后,王雱开始写自辨折子了。

首先当然是要猛夸他爹,他写他爹从他四岁开始就把他拴在裤带上下乡到处跑,每日风餐露宿,没得洗澡,可艰苦了,但是他爹不怕累,因为他爹觉得啊,百姓更累,吃不饱,穿不暖,终日劳作,收获甚微,连娶媳妇的钱都攒不出来。

看看唐时有人写的“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近年来蜀中张俞写的“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还有他梅先生写的“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你们的心不会痛吗?我爹,就很有良心,每天废寝忘食,经常连澡都腾不出空来洗,想多为百姓做些实事。

王雱又把他爹在鄞县、在青州干的事汇总起来,整理成了《鄞县经验》和《青州经验》,把各项重大举措怎么计划、怎么安排、怎么落实的全套流程都写得清清楚楚,搁到后头单独成册。

这是避免干货太多影响阅读感受,让他没法回喷个爽。

撇清并夸完他爹,王雱又开始针对和官家喝酒聊出《饮酒十法》的事,表示自己只是喝到曹评送的酒有感而发,接着他花了几百字描写曹评家的酒有多好喝,还大夸曹评“古之君子者也”,磊落,大方,慷慨,谦谦君子当如是!

接着王雱笔锋一转,开始纵横古往今来的酒桌文化,洋洋洒洒写就一篇带着辛辣讽刺味道的《饮酒赋》,发挥他状元郎的文笔把酒桌上钱权碰撞的丑态写得生动又清楚。

搞酒桌文化这方面王雱还挺擅长,不过当他到达不用上酒桌也可以轻松达成目的的层次时,他就对这些事敬而远之了:一来伤身,二来费神。

既然算是半个内行人,王雱讽刺讽刺一些司空见惯官场文化完全没压力,有些部分简直能写得像是他当时在场一样!

王雱表示,自己只是天冷了和官家喝个小酒驱驱寒,什么都没干,也没见着什么好处;有的人到宰相家中喝个小酒,没几天就升官发财了呢!也不知哪个更容易败坏朝中风气!

王雱抱着厚厚一叠自辨折子到御史台的时候,御史台诸官就觉着情况不妙。等御史台一把手看完之后,顿时沉默下来,拿给其他人看。

其他人分着看完了,表情都凝滞不已。别的不说,《鄞县经验》和《青州经验》这两册肯定是要上送了,虽则范仲淹他们陆陆续续也有把地方经验汇总上报,但都没有这么详尽具体,简直可以说是地方官操作指南了!

而那篇朗朗上口的《饮酒赋》就更不用说了,一旦传出去,必然广为流传!《饮酒十法》是风雅之作,读来清新宜人;这《饮酒赋》可就是实打实的讽刺文学了,笔法辛辣,主旨直击人心!

一干文人最爱这种指点江山、针砭时弊的玩意,这连嘲带讽的佳作,怎么能不在士林中引起关注?

御史台诸官看完的感觉是: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今年秋天刚卸任的前辈们都说这家伙很邪乎,他们怎么就没听劝呢?

那新来的更绝,还把人家爹给喷了,这不,人家不仅狠狠地夸了他爹一通,还给他爹揽了一堆功劳——甭管鄞县和青州那些事是不是他爹干的,往后提起来就得夸他爹一句!

韩琦是台谏官员之外最先看到这封自辨折子的人,险些气得鼻子都歪了。

你自辨就自辨,提宰相做什么,不知道我正在当宰相吗?

这混账小子,逮着机会就坑人!

这么有能耐,怎么不直接进御史台算了?!

……

官家这几日因为被喷了情绪不佳,天气又冷,食欲都不太好了。为了广开言路,太宗期间就定下“士大夫不以言获罪”的规矩,因而即便被言官喷得再狠,他也不能发怒。

前些年他因为想要提拔张贵妃的家人,包拯就天天追着他喷,有次还喷了他一脸唾沫!他当时怒极了,下令说台谏那边要发起弹劾必须先经宰执批准,结果自然是捅了马蜂窝,被满朝文官喷得收回成命!

这回连召见合心意的状元郎喝喝小酒都被台谏诸官连篇累牍地教育,官家真有些憋闷了。

等韩琦捏着鼻子把王雱的自辨折子送上来,官家目光微亮,精神稍振,径自拿起来细读。

完完整整、仔仔细细地看完之后,官家心情大好,与韩琦等人商量着把《鄞县经验》和《青州经验》当做地方官培训教材安排下去,并在宰执们退下后让史志聪去叫人张罗些茶点来,摆满一整桌的那种,他饿了!

屏退伺候的人之后,官家止不住地笑了出声。

他这位状元郎简直是台谏克星!

御史台那些逮着点事就开喷的家伙也有今天!

很快地,这一期的《国风》也同时刊出了《饮酒十法》和《饮酒赋》这两篇风格能形成鲜明对比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