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节(1 / 2)

南北杂货 报纸糊墙 2433 字 2个月前

“多谢刺史提点,我又怎会不知刺史这是为我着想,只是这世间又哪里会有什么万全之策,我既欲为此事,自也不惧担此骂名。”罗用郑重道。

“你既心意已决,我便也不再多说什么了。”陈皎叹了一口气,言道:

“三郎年纪虽轻,却是难得的治世之才,来我瓜州小半年,便已将那常乐县治理得颇有模样,陈某自愧弗如啊。”

“刺史过誉了!”罗用连忙拱手躬身。

……

片刻之后,罗用从那会客的厅堂之中出来,乔俊林这时候就等在外面,他看了看罗用面上的神色,没看出什么端倪,于是便出声问道:“如何了?”

“时候不早了,我们还是早些回常乐县去吧。”罗用笑了笑,说道,然后又让公府之中的差役帮他们把马匹牵了出来。

二人骑马出城,沿着驿道跑出去颇远一段距离以后,罗用这才勒了马缰,放慢了速度,让马匹沿着驿道慢慢行走。

“你观陈皎此人如何?”罗用问乔俊林道。

“客气有余,诚意不足。”乔俊林直言道。

像罗用这样的人物来到常乐县,若是遇着热血一点的上官,说不定就捋起袖子跟他一起干了,像那郝刺史一般,上山下乡的,听闻他现如今还在山区帮人建水利工程呢。

这陈皎瞅着是有几分不同,当初罗用一来常乐县,就受到了这位瓜州刺史的礼遇,之后罗用在常乐县做了这么多事,却也不见他那边有什么表示。

“他今日与你说了甚?”乔俊林问道。

“说我乃是治世之才,他自愧弗如。”罗用笑着说道。

“啧。”乔俊林到底是在长安城见过大场面的,一听到这个话,他的眉头就皱了起来。

《风俗通》有言:“长吏有马,观者快之,乘者喜其言,驰驱不以,至于死。”

此为捧杀者,口蜜腹剑,用心险恶,士人皆为读书郎,岂有不明白这个道理的。真正爱才之人,哪一个不是对自己的晚辈下属谆谆教诲爱护有加,看这陈皎的意思,倒像是要给罗用高帽戴,然后再把他当驴子使唤。

罗驴子:……

乔俊林想得没错,那陈皎在见过了罗用之后,又写了个折子送往长安城。

那折子里头没少夸赞罗用的才干以及他的聪明才智,然后顺便又把自己与罗用关于酿酒一事的对话写了上去。

此举看似夸赞,实则未必没有提前把自己摘出去的意思,万一哪天发生一点什么事,那这个事情是罗用自己搞的,这个责任他是不担的。

长安城中那些老狐狸,又有几个是看不懂的,有人颇瞧不上陈皎这般行径,也有些人认为此乃人之常情。

这一日早朝之上,圣人便提了这酿酒一事,让朝中百官各抒己见。

在这朝堂之上,真正关心酿酒利弊的人实际上并不多,有些人在出仕之初,纵然也有过兼济天下的情怀,但是在这权力斗争之中浸淫多年,逐渐被卷入各种利益争斗之中,很多时候都是看各方立场说话,而不那么关心是非曲直了。

今日这一场关于酿酒的讨论,实际上就是一场关于伤罗用与保罗用之间的辩驳。

之前把罗用弄出长安城的那些人,这时候自然是不想让他再有翻身的机会。

“听闻离石罗三郎能酿奇酒,突厥可汗甚是喜爱,我等与他同朝为官,却是不知那白酒的滋味。”

这话说的是自己不知道白酒的味道,实际上就是暗指他们这边的皇帝还没喝过白酒,突厥那边的就先喝上了。

“听闻那酒已经在路上了,常乐县离京颇远,怕是还要一些时日。”有人出声说道。

“我倒是听人说,当初罗用赴任之时,行走在那河西走廊,突厥可汗便使人去寻他,他便是在那个时候,向突厥可汗献的白酒。”

“罗用既是良才,突厥可汗有招纳之意并不稀奇,再说罗用家人皆在长安,他又岂会生出向外之心?”

“罗用在京时日不短,我等竟不知他还会酿此奇酒。”

“哼,你不知道的事情多了去了。”

“罗用此人年纪虽轻,城府竟已如此之深。”

“听闻他在常乐县广交好友,西域各国的胡人,就没有说他不好的。”

“圣人!此人当防啊!”

朝堂之上的争论愈演愈烈,渐渐的,风向就往罗用威胁论那一边倒了。

“说到那些胡商,我倒是想起几个笑话来了。”就在这些人争辩得如火如荼的时候,有一个中气十足的声音突然凉凉地来了一句。

“现在可是说笑话的时候?”有人当即给他怼了回去。

“嗨,也是跟那罗用有关。”那人言道。

“爱卿说来听听。”皇帝这时候也说话了。

虽然说有时候把战火往别人身上引引,也能给他自己争取到一点喘息的空间,但是这火万一烧得太旺了,把他手底下这名能臣干吏给烧死了,那就不美了。

“这些笑话现如今在长安城中流传颇广,圣人竟是未曾听闻?”那人奇道。

“不曾。”圣人曰。

罗用的那些个黄段子,老李确实是没听说过,因为没人跟皇帝提过这一茬,谁吃饱了没事干跟皇帝提这个干嘛?万一到时候他叫你现场说一段呢,你是说还是不说。

那肯定是不说也得说啊,那要是能把他老人家说高兴了还好,万一给说不高兴了呢,万一再给你扣一个渎君的帽子呢,那不是老寿星上吊,嫌命太长。

“你便说一段来听听。”皇帝这时候果然就说了。

“……”那人想了想,哎呦,这毕竟是在朝堂之上啊,太不严肃了也不好,于是便拣了一个不那么黄的来说。

“言是城南有一店家,在商铺门口挂一鹞鹇,那鹞鹇能说人言,每有客人上门,便道一声:‘欢迎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