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四百六十 当长安城迎来下一个有桃花的二月时(2 / 2)

东汉末年枭雄志 御炎 1853 字 1个月前

停下笔,望着车窗外的苍茫世界,郭鹏觉得,三百多年的时间过去,魏帝国大抵还在吧?

但是他又感觉,那个时候的魏帝国应该已经腐朽的和东汉末年差不多了,土地兼并,吏治腐败,弊病丛生,摇摇欲坠。

这样的国家也没什么存在的意义了。

与其继续带给人们痛苦,还不如快点天降一个猛男,把腐朽的魏帝国一波带走。

那么,又是什么人能在魏末乱世之中脱颖而出,取代他的魏帝国,成为下一个引领时代的弄潮儿呢?

到那个时候,中华文明又走到什么地步了?

海外殖民的计划是否真正成功,走向海外的华人们是否已经在世界各地从头开始建立起中华文明的火炬了呢?

他所做的一切,到底能不能给后人带来哪怕一点点、只是一点点的微小的改变呢?

但愿会有吧。

哪怕只是一点点,一点点的不同。

怀着这种惆怅的情绪,郭鹏来到了他此行的最西端,也是魏帝国领土的最西端——镇西都护府。

镇西都护府的主体坐落在费尔干纳盆地,三面环山,只有一面向外交通。

只要设立一座关卡、花费少量兵力把持住向外交通的途径,就能关死帝国的西大门。

大门一旦关上,任何人想要进入帝国西大门从而侵犯帝国疆域,都将遭到帝国的坚决反击,中亚骑兵的铁蹄只能止步于帝国西大门。

而魏帝国可攻可守,依托镇西都护府的粮食,可以把作战半径扩大到延伸到贵霜帝国和安息帝国的国境范围之内。

以此为基础,展开对中亚的丝绸之路贸易,则商路得以保全。

不仅如此,因为地处盆地,镇西都护府虽然属于广义上干旱少雨的中亚地区,但是却得天独厚的具有发展密集农业的基础。

因此郭鹏在延德九年攻灭大宛设立镇西都护府之后,往西域都护府接连不断的迁入两万余户魏人民户,又收编大宛降民以补充人口劳动力,开始大力发展镇西都护府的农业生产。

并且后续还打算继续迁入更多的魏人民户,让这一地区的魏人繁衍生息,成为举足轻重的族群,事实上给这块土地注入中华的基因。

能否把持住这里,对于魏帝国的整个大西北战略来说真的是非常重要。

相较于北庭都护府和安南都护府依靠破碎的绿洲发展农业的劣势,镇西都护府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它成为西域三府之中农业赋税占比最高的。

郭鹏安排担任镇西都护府都护的人是曹昂。

曹昂之前在辽东玄菟郡做官,以善于屯田善于发展农业而闻名于郡,搞农业很有一手,数年之间把当地农业发展的有模有样。

之后郭鹏出于种种考量,把他从东北调到了大西北,横穿整个魏帝国。

他倒也没有辜负郭鹏的期待,在这里利用有限的人力物力,把农业搞得有声有色有模有样。

光说粮食,现在已经不需要从西域和凉州调动支援了,自给自足没什么问题。

之前魏军讨伐康居国,镇西都护府就做了一回大后方,给大军提供了相当一部分粮秣。

事实证明,这个大后方他们做得很不错。

曹昂很擅长民政方面的事情,从他最早做县令开始就是一个能吏、干吏,做事情非常精明到位,郭鹏很是欣赏他。

所以不断的给他各种重要任务,让他在边境严寒地区做官,在恶劣的环境之中磨砺意志和行政手段。

这一次来到镇西都护府,郭鹏也是来兑现自己的诺言,把曹昂调到中央出任官职,让他回到洛阳,回到他父亲身边,一家人团聚。

说起来,曹昂已经有七八年都没有和曹操见一面了。

虽然通信不断,但是不曾见面得感觉实在是难熬。

偶尔,曹操也会和郭鹏提起这方面的事情,说自己好久没有见到子脩了,不知道他现在过得好不好,言下之意就是责怪郭鹏让他好多年见不到儿子。

这种事情,郭鹏当然无法反驳,他也曾私下里写信给曹昂,问他想不想回来。

出于强烈的责任心,曹昂坚持完成五年的任期,无怨无悔的在这里承担起了重大的职责。

这一承担,就是足足五年。